你可以将这个看成是一个局,一个很精密的局。
一开始袁守诚告诉渔夫在哪能打到鱼,实际上就是引泾河龙王上钩,结果泾河龙王真的上钩了,犯了天条之后,袁守诚再指了一条明路:
你明日午时三刻,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。你果要性命,须当急急去告当今唐太宗皇帝方好。那魏征是唐王驾下的丞相,若是讨他个人情,方保无事。
这一招使得泾河龙王对袁守诚只有感恩之情。
于是他去找唐太宗,唐太宗哪知道这些天机,他以为龙王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,一口答应。
既是魏征处斩,朕可以救你。你放心前去。
李世民很天真地认为魏征是自己的臣子,肯定能够阻止。不知道魏征有两重身份,他能控制的只是他阳间的身份。
这样泾河龙王就和李世民结上怨了。
唐太宗!还我命来!还我命来!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,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?你出来,你出来!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!
这个是梦中,是谁救了唐太宗呢?观音菩萨。
这使得唐太宗对观音菩萨充满了感激。皇帝感激菩萨自然为后来唐僧取经埋下伏笔。
因为泾河龙王去告状,结果就到地府,在地府李世民见到李建成等人,经过泾河龙王这么一闹,使得李世民对原来未知的阴间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,使得他的认知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然后他让刘全去地府,后来刘全又还阳,这样使得唐太宗对另一个世界是深信不疑。
于是唐太宗就有了这么一个念头:
却又聚集多官,出榜招僧,修建水陆大会,超度冥府孤魂。榜行天下,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,上长安做会。
开始看重僧人,唐僧就顺势出来了。
观音菩萨降落在长安说了这么一段话:
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,度不得亡者升天。我有大乘佛法三藏,可以度亡脱苦,寿身无坏
唐太宗已经见识佛法的威力,现在这么一说,唐僧的取经之行就很顺利了。
法师果能尽此忠贤,不怕程途遥远,跋涉山川,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。
唐太宗和唐僧结为兄弟,这为以后唐僧取回真经在东土传播扫清了一系列障碍。
你回过头去看袁守诚,他的打扮应该是道家的,实际助的是谁?
这就是整个完整的局面,如果泾河龙王不被砍头,后来的事情就牵不出来了。可以这样说是袁守诚主动去招惹泾河龙王的。
这只是从阴谋论的角度去看,仅仅只是一种分析。
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,那就是袁守诚与泾河龙王无意中制造出来的摩擦,为取经起了一个因缘,这也是冥冥中的天意,注定佛法要在东土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