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末年战乱的原因是宦官与名士+外戚争斗最终引发大乱,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皇帝昏庸。
东汉后期一段时间由外戚控制的,梁冀的妹妹梁妠、梁女莹都是皇后,他以此起家,把持朝政近20年,立冲、质、桓三帝。汉质帝称其为“跋扈将军”就被毒杀。汉质帝死后,他立汉桓帝为帝。汉桓帝伙同宦官杀掉梁冀夺回控制权。在此之中宦官立下大功,从此汉桓帝对宦官特别信任,宦官因此做大,汉灵帝也如此。
稍知道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一旦宦官掌权往往是一种不好的现象,后来就发生宦官与名士的激烈对决,党锢事件从166年到184年结束。184年刚好是黄巾起义。
在这场长达近二十年的争斗之中,有200多个名士被打压,东汉时期名臣,那一个大丈夫处世,当扫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!陈蕃等人被杀。
这是祸乱的表面原因。
真正原因是汉桓灵两帝昏庸无能,贪财好色,公开卖官敛财使得老百姓的负担加重,最终被历史抛弃。
汉灵帝本来是托宦官蹇硕立汉献帝,结果被何进所杀,最后被立的是何太后的侄子。
此时宦官势力还很强大,何进想清除宦官,这一点得到名士的支持。不过纠结的地方在于何太后不支持何进杀宦官,没有办法之下袁绍给何进出了一个主意,调王匡、董卓、丁原三人进京来杀宦官。丁原和董卓过来时,何进已经被宦官杀掉。
当时袁绍、袁术兄弟就在城中杀宦官,而董卓则借机诱惑丁原之义子吕布吞掉丁原的部队,后又接管了何进的部队,这样他就成了势力最强的,从而控制了朝政。
董卓是武官出身,这帮名士自然不干。一开始董卓想拉拢这些人,分封好多人在外做官,最后发现这帮受封的人都成了反对他的人,也就是关东诸侯。
最终董卓火烧洛阳,跑到长安去了。此时东汉大地上即有黄巾军,又有东汉的军队,也有地方割据武装,还有宗族的私兵等等,天下就陷入一片混乱之中,谁的拳头大,谁就说了算。
这帮人都在比拳头,所以天下战乱四起。
死了多少人,具体的数目或许不好统计,我给二个数据,或许大家就能感受到死了多少人了。
第一个数据:长安之乱
董卓被杀之后,他的手下李傕等人反攻长安城,并且控制了长安城,接着就陷入一片混战之中,当时《三国志》记载这么一个数据: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,傕等放兵劫略,攻剽城邑,人民饥困,二年间相啖食略尽。
第二个数据:
《资治通鉴晋书》记载晋统一之后的一句话:是岁,以司隶所统郡置司州,凡州十九,郡国一百七十三,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。
《晋书》记载东汉的一个数据:桓帝永寿三年,户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,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。
不说人口,光说户,从1617万户变成245万户,你说死了多少人?
当然《通典》中还有一个数据,也就是晋一统时全国人口有:口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。
永寿三年是公元157年,晋一统天下是280年,这一百多年时间内,人口不但没有增长而且是少了很多。56486856——16163863=40322993(人),这就是折损的。实际数目应该大于这个数,应该人口应该有自然增长的。
《通典》说:灵帝遭黄巾为寇,献帝遇董卓称乱,大焚宫庙,劫御西迁,是以兴平、建安之际,海内荒残,人户所存,十无一二。十无一二就是人口折损的量。所以战争是十分残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