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同是仗义疏财,但三人行事作风不同,别人的回报自然也就不同。
柴进的仗义疏财是看人下菜碟。他只对那些有本事,名气大的人才是真仗义。
比如对林冲,这个他闻名久矣的八十万禁军教头。
柴进又是厚礼款待,又是帮忙疏通关系。哪怕林冲烧毁了草料场,杀了高俅的手下,柴进依然不怕风险的,为林冲安排出路。
反观柴进对那些没名气的人,就是另一番态度了。
比如对武松。
武松因为误伤人命,投奔到柴进那里。但武松当时没有打过虎,名声不显。所以柴进对他的态度只是接纳管待,全没接待林冲时的热情。
后来武松和庄客发生摩擦,庄客们就在柴进面前说武松坏话。柴进不但不去了解实际情况,反而不待见武松。只把他当成混饭吃的狗。
所以,武松第一次登场时才会那么落魄。得了疟疾,冷得受不了,蜷缩在走廊里烤火。如若不是遇到宋江,武松很可能就病死在柴进府上。
柴进看人下菜碟,服他的人自然不多。
晁盖对人又是一种态度。他狂妄自大,而且情商非常低。
晁盖在《水浒》中,从没对任何人说过久仰大名一类的话。哪怕是对入云龙公孙胜,或者赤发鬼刘唐也一样。
不要以为久仰大名是一句虚伪的客套话。
要知道,江湖好汉都是要面子有骨气的,不是实在走投无路,谁愿意去投奔他人?而且人越是落魄的时候,越需要尊重。
晁盖却对投奔他的人,连一句客套都没有。可见,他骨子里就瞧不起投奔他的好汉。
瞧不起人,还想让人服他,可能吗?
可能是这个原因,晁盖江湖上就没有几个朋友。连打劫生辰纲,都得吴用替他去找阮氏三雄帮忙。
另外,晁盖的情商非常低,出口必伤人。
比如,清风山一众人马投靠梁山时,大家都在夸赞花荣的神箭。
晁盖却在一旁满脸的嫌弃加怀疑,嘴里咕哝着:“直如此射得亲切,改日却看比箭。”
这就像您正和朋友聊天,讲自己昨天扶一个老太太过马路。一个旁听的人却说您是吹牛。您不揍他,已经是您脾气好,有涵养。
这样的人,想让您服他,可能吗?
恐怕也只有那些想从他身上捞好处的人,才会跟着他。
宋江和上面两位不同,他对谁都是一视同仁,而且非常会笼络人心。
原著对他的形容是——
但有人来投奔他的,若高若低,无有不纳,便留在庄上馆谷,终日追陪,并无厌倦。若要起身,尽力资助,端的是挥金似土。人问他求钱物,亦不推托;且好做方便,每每排难解纷,只是周全人性命。
从这段话就能看出,宋江不看人下菜碟,不论对方出身高低,都会热情接待。更不会像晁盖一样,狂妄自大。
而且宋江情商高,善于笼络人心。
比如初见病大虫薛永。
宋江发配江州的路上,到了揭阳镇,看见薛永在路边卖艺。
薛永拳脚打完,端着盘子转了两圈求打赏。可没人给钱,给他的全是白眼。一个七尺男儿,眼里全是惶恐和茫然。
宋江见他惶恐,忙取出五两银子送上,并说:“我是个犯罪的人,没什么给你的。这五两白银,权表薄意,休嫌轻微!”
听了这番话后,您是什么感受?
别人我不知道,如果我是薛永,有人在我最落魄,最惶恐,最羞愧时,送上银子,说上几句暖心且尊重的话。那我一辈子都会服他,都会尊重他。
连我这样一个现代人都被宋江的言行所打动,何况古代那些热血单纯的好汉?
试问谁不愿意和宋江这样仗义的人做朋友,谁不愿意跟着他混?
也是这个原因,哪怕宋江上梁山后,变得手段毒辣,坑害了无数人,可大家依然愿意跟着他,依然服他。只因他曾经是真的仗义疏财,对兄弟们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