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小姐毒死了双枪将董平。这个杀她父母,抢她为妻的梁山好汉。
她在梁山100多个魔王面前,面色不改,侃侃而谈:“失身不是失节,失身是没有力量,失节是没有志气。没有力量,是无可奈何,志气不改,总有一天复仇机缘到手……”
说完,一股鲜血从她口中喷出,染红了整个忠义堂。
魔王们长叹:“巾帼烈女,羞杀我等。”
这是《残水浒》唯一能胜过原著的地方。
这段话看似是女性意识觉醒,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,但要是您了解故事创作的时代,就会读出别样的味道。
《残水浒》的作者为近代小说家程善之,1933年首次在报纸连载,1942年连载完毕。
1933年到1942年,正是日寇铁蹄践踏我华夏河山之时。
程善之写这程小姐的意图到底是什么,不得而知,也许有心,也许无意。但放在当时的环境下,的确鼓舞人心。
娇娇弱女都能志气不改,中华儿女又怎能甘心当亡国奴?
至于《残水浒》其他方面,只能说是用近现代的视角,去强行续写《水浒》。
咱们现代人看《水浒》,会觉得里面很多情节都有些别扭,甚至是不能接受。
比如,李逵为了逼朱仝上山杀死了四岁的小衙内;
宋江设计陷害,逼秦明入伙;
张顺杀李巧奴,逼神医安道全入伙;
扈三娘全家被李逵所杀,但是后面却心甘情愿地上了梁山,当了宋江的义妹,嫁给猥琐的王英……
这些人明明和宋江有深仇大恨,可他们不但最终上了梁山,还夸宋江义气过人,任宋江驱使。
这就让咱们现代人有些看不明白了,灭门之恨,陷害之仇,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描淡写地带过去?
而《残水浒》,就是对这些看似不可思议,违反人性的情节,用近现代人的眼光,把故事发展下去。
一步步暴露梁山内部的矛盾,揭露宋江暗害晁盖、柴进的真相,伪造石碣碑文的骗局……
这些情节,虽然看着大快人心,但终究不是原著的味道,读起来更像是穿越小说。
重要的是,《水浒传》这些看似不合理的地方,却恰恰是最真实的地方。施耐庵只是用平静的笔触,书写了他的所见所知。
比如逼朱仝上山这段。
明朝思想家李贽这么评价——
朱仝毕竟是个好人,只是言必信行必果耳,安有大丈夫而为一太守作一雄乳婆之理?即小衙内性命,亦值恁么,何苦为此匹夫之勇、妇人之仁,好笑好笑。
明朝出版家袁无涯这么评价——
朱仝是个正气伶俐人,非用此古侠割爱之法,必不能入伙
小衙内性命,亦值恁么?妇人之仁,可笑?古侠割爱之法?
可见,在古人眼里,小衙内就是一个阻碍朱仝发展,让他丧失志气的小龙套。李逵杀他,是让朱仝醍醐灌顶,迷途知返。
所以,《残水浒》抛去程小姐那一段,完全就是一部迎合近现代人道德标准和眼光的爽文。其文学价值和可读性差原著最少十万八千里。
注:《残水浒》里,扈三娘杀李逵,看起来真的很爽,很痛快。毕竟,咱们现代人看李逵,就是一个毫无道德底线的人渣。